王振羽
深冬時節(jié),在揚子江邊的棲霞山下,閱讀分享品評沈衛(wèi)威教授的新書《教授與院士:民國學術的人與事》,別有意味。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教授的說法,DeepSeek告訴我,據(jù)說是始于宋代,源于官場低微職銜,后經(jīng)演變,成為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大學校園之內的專業(yè)職稱稱謂。但更遠在劉漢的司馬遷筆下,已有教授這一說法,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劉秀、鄧禹、嚴子陵在長安太學讀書,他們的老師是否也稱教授?唐薛用弱《集異記》載:“霅人蔣琛,精熟二經(jīng),常教授於鄉(xiāng)里。”這應該是指在書院或學塾里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趙宋除宗學、律學、醫(y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yè)外,各路的州、縣學也均置教授,掌管學校課試事務,居提督學事司之下。高承《事物紀原·撫字長民·教授》載:“宋朝神宗元豐中,興太學三舍,以經(jīng)術養(yǎng)天下之才,又於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導諸生。”元代諸路散府及中州學校和明清的府學亦置教授。錢泳《履園叢話·耆舊·仲子教授》亦載:“至壬子癸丑,果連捷,中會榜第四,后補寧國府教授。”這些大致都屬于當時體制內的說法。還有不在編的,自謀職業(yè)者,如對私塾先生的尊稱,《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載:“吳教授看那入來的人,不是別人,卻是十年前搬去的鄰舍王婆。”《水滸傳》第十四回有:“雷橫便道:‘教授不知,這廝夜來赤條條地睡在靈官廟里,被我們拿了這廝。’”雷橫所說“教授”是指吳用,有“智多星”之稱的吳用。
Professor是英語名詞,基本含義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中的高級職稱“教授”、泛指教師及“公開表示信仰的人”。該詞源于拉丁語,原指“公開傳授知識者”,14世紀經(jīng)古法語傳入英語后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代學術體系中的固定職稱,英美文化語境,既用于正式稱謂,也可隱喻特定群體或宗教領域表明信仰者。有一德國人寫一小說《垃圾教授》,此人是德國作家亨利希·曼,與托馬斯·曼是弟兄,此一小說出版在120年前。小說以威廉二世時期的德意志帝國為背景,通過一中學教授拉特與學生的沖突主線,講述其道貌岸然卻與下等歌女洛拉產(chǎn)生糾葛的故事,揭露這一人物的虛偽,批判此一教育制度對青少年的精神奴化。該作品于1930年被改編為電影《藍天使》,諷刺隱喻軍國主義統(tǒng)治的必然崩潰,反映當時社會的道德危機。
院士之說,始自1666年的歐洲,當時的中國是在康熙五年,多被稱作康雍乾盛世。院士這一給人以要高出教授許多層級的榮譽職銜當時還沒有進入中國。扯遠了,來說沈衛(wèi)威筆下的教授與院士群體。
沈衛(wèi)威筆下的教授群體雖然是說民國時期的教授,也不是泛泛而談民國的教授,不是邱華棟的小說《教授》,他從現(xiàn)代學術審議制度的形成說起,具體案例是說部聘教授的兩次評選。有別于過去說個人、說學校,多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缺陷,而是著眼整體,掃描俯瞰,部聘教授的兩次評選時間節(jié)點是在1940年與1943年。眾所周知,當時的中國正處于非正常狀態(tài),也就是戰(zhàn)爭狀態(tài)。在國破山河碎的艱危歲月,在與日本殊死較量還看不到曙光的狼煙烽火之中,古老疲憊的大國仍能弦歌不輟仍能維護科技文教仍能在捉襟見肘中呵護關照這一特定群體,此一番戰(zhàn)略考量,此一番著眼長遠,還是很令人感慨萬端。囿于當時的情勢氛圍,格于當時的環(huán)境氣候,對這一群體階層,如何評估?導向何在?審議獎勵的尺度標準為何?是否有政治的過度干預?程序流程怎樣運轉?沈衛(wèi)威都有詳實生動的描述與呈現(xiàn)。看當年的一些審讀意見,雷海宗批評朱謙之,陳遵媯對一名叫李承迪者的痛斥,酣暢淋漓,令人為之莞爾。評獎,部聘,政治上的暗示與誘惑,不僅僅是宏觀描述,多有具體實例,陳寅恪,顧頡剛,竺可楨,胡適,傅斯年,多少人物,各有表現(xiàn),立體豐滿,栩栩如生。
抗戰(zhàn)終于勝利,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時在1945年,整整80年前,中國對首屆院士遴選也煞有介事有序展開,涵蓋所有學科,遍布諸多領域。人稱雙選,熱鬧一時。哪些人物可以入圍?哪些人物需要熟視無睹?三次評議會,多人參與,最終有名單出爐。劉文典出局,因吸大煙之故。誰得而脫穎而出?胡小石。沈衛(wèi)威對首屆院士名單中人物,一一勾勒,一一解讀,標準,規(guī)程,人員地理分布,留學背景,所屬單位,學術成就,聲望名氣,年齡分布,內在脈絡,胡適與傅斯年的作用,胡小石在中大的作為與黃侃的較量,顧孟余、伍叔儻等人的遭際,郭沫若的高票當選,劇作家的婚變,教授的薪水,種種秘辛,諸多往事,汩汩滔滔,奔涌而來。
流落人間柳敬亭,消除豪氣鬢星星。江南多少前朝事,說與人間不忍聽。沈衛(wèi)威說民國學術的人與事,不是吠影吠聲,不是途說道聽,不是無聊八卦,都是立足于檔案,扎根于實證,有根有據(jù),不是似是而非,也非模棱兩可。這是對過往特定歷史階段學人群體的回望、盤點、梳理,也是展示給當下學人的一面鏡子,一種借鑒,一種示范。
校對 盛媛媛
最新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